非遗 | 闽越遗风,古今回响 熠熠生辉的延平樟湖崇蛇习俗

2023-09-08 15:17:51 来源:中国文化传媒网

从女娲到伏羲人首蛇身的神话故事,蛇崇拜自古以来在民间流传。“闽,东南越,蛇种也”《说文解字》对蛇与福建的关系这般注解。作为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崇蛇活动,福建省级非遗项目延平樟湖崇蛇习俗,源自古老闽越先民的崇蛇文化,是上古闽越人蛇崇拜的“活化石”和人文始祖信仰文脉,表达古人对平安幸福的朴素愿望,是福文化的早期构成,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秀典范,中华民族崇尚天人合一的生动写照。如今,当地通过多种举措保护传承、活化利用,激活了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。在七夕,上百条真蛇“亲临”2023樟湖崇蛇文化旅游节现场。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,两万多名群众与海内外游客,上演现实版“人蛇共舞”的别样狂欢节。

2023樟湖崇蛇文化旅游节现场,上演现实版“人蛇共舞”的别样狂欢节 图为蛇王宙前,群众游客与蛇亲密接触

穿越古今的人文盛景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它很柔顺很可爱,和我家里的布娃娃一样哦。”如果不是记者在活动现场亲眼目睹,很难相信,普通人望而生畏的蛇,6岁的小女孩邱睿婕,却是另一番感受。

图为活动现场,6岁的小女孩邱睿婕第一次体验崇蛇文化 黄国勇摄

现场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和游客,将樟湖镇里里外外围得水泄不通。记者坐车到距樟湖十公里外就遇到大堵车,找“小摩托”冲刺,才勉强赶到。

旗幡招展,鸣锣开道,身着传统服装的“游蛇神”队伍从蛇王庙出发,58斤的蛇王安坐蛇龛里。爆竹声中,挑幡、延平战胜鼓等非遗表演轮番上阵,俨然文化盛宴。

一路上,从儿童到七八十岁老人,纷纷与蛇亲密接触,不少游客也受感染,将蛇盘于胸前或绕在颈上合影。绕镇一周后,巡游队伍回蛇王庙将蛇放生。

除游蛇活动外,两天来,祭祀大典、蛇艺歌舞表演、龙舟赛、象棋赛等,精彩纷呈。从外地赶回来的00后胡睿颖,发朋友圈后,朋友们刷屏让她直播。新奇热闹的场景,吸引不少人加入直播队伍。当天,上百万粉丝在海博TV、抖音等直播平台围观,火爆出圈。

“蛇舞龙腾,异彩纷呈,中华文明,博大精深。”参加过樟湖蛇文化旅游节的中科院研究员王守春由衷赞叹。南平市民俗学会副会长饶建华介绍,这样的热闹景象,在樟湖,每年春秋都会如期上演。樟湖崇蛇习俗盛行于明代,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福建古老的土著文化—闽越文化,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。以闽蛇崇拜为轴心的信俗,以蛇王庙为载体,继承和保留传统的正月元宵迎蛇灯、七夕祭蛇神赛活蛇为内容的崇蛇活动,形成了崇蛇民俗文化体系。2005年,延平樟湖崇蛇习俗被列入第一批福建省级非遗,蛇王庙被列为福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1989年七夕,因故中断半个世纪后,划为库区的樟湖旧镇解放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举办崇蛇节。1994年“崇蛇”活动化身“樟湖镇蛇文化节”,1998年升格为樟湖首届蛇文化旅游节。

“崇蛇习俗带给人最美好的意义就是平安与幸福,是人们祈求国泰民安、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的精神寄托。”被当地人称为“活蛇神”的68岁省级非遗传承人陈学铭说,自古以来,崇蛇文化深深地烙进樟湖人心里,成为世代樟湖人的信仰和情怀。小伙子抢着抬蛇,到蛇王节前捉一条蛇成为孩子们的心愿,与蛇为友,敬而不畏。蛇文化也融入到樟湖人勇敢拼搏的集体人格中。

活动现场热闹非凡,俨然一场以崇蛇文化激发的文旅盛宴 黄国勇摄

生生不息的世代情怀

蛇王庙中有一块碑刻上刻有“水陆平安”四字,记载了清代樟湖坂运盐船工捐资修缮福庆堂以保平安之事。“听到爆竹声,感到平安音。见到崇蛇列,想到和汉源。”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渡边欣雄体验樟湖蛇文化节后动情感言。

蛇王庙俗称“连公庙”“福庆堂”,始建于明代。但解放初期被改造为粮库,又经“破四旧”洗劫,受损严重。1989年因库区建设,即将淹没。1990年当地群众踊跃捐款,整体搬迁到新镇,经10多年修缮,2003年原貌再现。

崇蛇文化深深地烙进樟湖人心里,成为世代樟湖人的信仰和情怀。

1989年、1990年,在樟湖旧镇被淹前两年,元宵游蛇灯绝响,福建省博物馆研究员林蔚文与南平市博物馆长林蔚等专家进行挖掘,整理出了蛇王庙、游蛇灯、赛蛇神等建筑和习俗。时任福建省副省长、民盟主委汪毅夫,福建省社科院研究员曲鸿亮等到樟湖亲身体验、田野调查,为蛇文化鼓与呼。

“小时候,祖父天天对我讲蛇神的故事,从小就在心中刻下蛇文化的烙印。”接续担任蛇王庙理事的祖父衣钵,立志传承崇蛇习俗的陈学铭,从担任板中村村主任到1991年起担任樟湖蛇王庙管委会会长,力主保护蛇王庙、推动举办崇蛇活动等。

“2010年当我领取省级非遗传承人证书时,儿子对我说爸爸你这一辈子值得了。”这份荣誉与责任成为樟湖人保护传承的动力。

“很欣慰,今年年轻一辈终于接班。”40回乡创业青年陈敏和53岁的原上板村主任张文钗接过了接力棒。

在保护与传承接力下,崇蛇习俗不仅没有因库区建设沉溺,反而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新时代绽放新姿。

崇蛇文化以别样方式走进校园,激发了青少年的好奇与兴趣。南平市樟湖中心小学教师陈向明介绍,该校将乡土乡情纳入研学范畴,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乡土文化。七夕前,学生们在家门口参加了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,向民间艺人体验制作传统蛇灯、参与“七月七夕”庙会迎赛……

樟湖崇蛇习俗声名远播,成为东南亚和台湾学者进行中国南方蛇神信仰研究的重要参照,也成为海内外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。

游蛇队伍中,一行特别的团队引人注目。马来西亚肖蛇总会会长,颜进明和夫人叶懿花带队带着28人专程参加活动。

“聪明、灵活,保佑平安,蛇在我们心中是神圣的。马来西亚没有物质和蛇文化非遗,樟湖崇蛇习俗成为我们的信仰。” 颜进明介绍,肖蛇总会有数百成员,近年来多次参加蛇文化节,并籍此拉动中马民间文旅交流。

蛇王节专职导游小董说,印象深刻的是这些生肖属蛇的客人与常人认知的冷漠恰恰相反,他们友好开朗、热情好客。

熠熠生辉的时代光芒

如今,崇蛇文化已融入当地人们的生活世界。

“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,蛇是龙的精神具象化的指向与寄托。”樟湖人心中,蛇就是小龙。崇蛇文化延伸到龙舟赛中,“樟湖龙舟”成为文体名片,龙舟变成群众运动。

22日当天,龙舟赛场上,坐在龙头上的张福生,他的名字列在蛇王庙个人捐赠榜第一位,近年来,为当地各项公益事业共捐赠600多万。身为樟湖商会会长的张福生背后,是与崇蛇文化密不可分的“做龙”产业。

1987年在苏州虎丘风景区,樟湖人吴新福建设了第一个旅游项目水晶龙宫,布置八卦阵的龙宫就是直径两米高的蛇形象。

张福生目前在江西、安徽、湖北做龙产业近3亿。据不完全统计,延平籍人员在全国开设的游乐园(场)约3500多家,实现了全国除港澳台外省份全覆盖,县城覆盖率达99%以上,布点率约占全国同行业的70%,年总营业额达500多亿元,带动当地就业30多万人。2020年延平区成立首个乡镇游乐行业协会樟湖镇游乐协会, 83个会员分布全国各地。

观蛇、拜“蛇神”、瞻仰蛇文化,成了人们到樟湖旅游的主要动力 黄国勇摄

以崇蛇文化为魂,依托当地丰富古建筑、独特的自然风光、鲜明的民俗文化等,当地倾力拓展蛇文化、蛇经济、蛇旅游,打造旅游+乡土风情、旅游+游乐等特色乡村旅游,发展地域特色文旅经济。

1998年崇蛇节被纳入“大武夷旅游”系列,这张特色地域文化名片焕发新魅力。2021年以来樟湖游客人数近35万人次。

“樟湖从库区建设后,山体面积减少,产业优势不突出。但民俗文化极为丰富,我们着力借助崇蛇信俗等这些丰富、有影响力的文化资源,打造文化品牌,推动文旅经济发展。”樟湖镇委书记黄晓海的文旅樟湖“算盘”不断推敲。

2008年樟湖“崇蛇民俗文化”主题征联活动评选出20副优秀楹联作品,在蛇王庙展示。

去年底,延平区文体旅局举办的延平城市IP系列设计大赛中,蛇灵儿、巳六、平平等蛇文化主题作品受到青睐。

“古老的闽越遗风以别样的新姿融入新时代生活中。”延平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陈婧说,延平的闽蛇崇拜习俗内容独特、自成一体,虽经历千年岁月洗礼,仍完整保留古朴原始的仪式,极具研究和保护价值,在福建乃至东南亚地区影响广泛,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延平区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,深挖乡村文化民俗,推出“一村一品”,打造特色化旅游体验项目,吸引大量游客,华对外文化交流,也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。

崇蛇文化为依托的地域特色文旅经济方兴未艾。

(文中部分照片由延平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等提供)

关键词:

上一篇: 小伙恋爱4个月花费2万多元,发现女友同时与多名男子交往,分手后起诉要回2000元
下一篇: 最后一页